道教的源流
黃帝‧老子‧張道陵

閭山崑崙道院
玄學道法薈萃

何為犯太歲
壬辰年誰人犯太歲

道教與五術
異派同源

生基是甚麼
有何作用

道家禮斗
祛厄轉運

閭山崑崙
姻緣和合仙法

送舊迎新
還神儀軌

謝灶的源由
謝灶儀軌

年廿八洗邋遢
若然不洗豈會發

迎春接福
過肥年

   

道教源流

道教是中國的宗教,可說是「道家哲學」與「神仙信仰」的結合。

道家哲學

道家的"道",是自然規律或者法則,是指這個世界還沒有人的時候就存在的自然界、宇宙的規律和法則。道家認為,天地萬物雖然形態各異,但其本源上相同,所謂「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而「道」一字,早見於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問道於廣成子,曰:「我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穀,以養民人。吾又欲官陰陽,以遂群生,為之奈何?」是為「道」的思想根源,而建基於春秋末期老莊的「無為思想」,成形於先秦時期,「道家」一詞至漢初才出現,是用來概括由老子開創的這個學派,而道家也被稱為「道德家」,至漢代老子之門人,託言黃帝,主張清靜、無為,與民休息而不擾民,天下安寧而治,故將兩者合而為一是「黃老道」是為道教的開端。

神仙的信仰 

神仙的信仰起源於古代人們對自然界中種種神祕現象的幻想,相信通過一定的方法,可以使人長生不老甚至變成神仙,這種思想源於人類尋求長生不老的主觀渴望,從而尋求與神接觸的方法,繼而尋訪名山大川希望找出「神仙」的存在,同時大量的實踐探索尋找出長生的藥方,從事這一活動的人被稱為「方家」或「方士」,而從事的活動就叫「方術」。

戰國初期,神仙學說逐漸成熟,傳聞已有很多人得到神仙傳授仙法,於深山進行修煉,到戰國末年,神仙信仰大盛,齊威王,燕昭王和秦始皇都先後派人到渤海中尋找傳說中的三神山和與地同壽的仙人。發展至漢朝,神仙信仰已演變出很多流派,而最為人知的便是,西漢景帝時,有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得西王母娘娘的傳授仙法,並於句曲山結庵修道,同時贈醫施藥,並以符籙替人治病驅邪,受惠者眾,一時聲名大噪,當時大部份人並不知道該山名「句曲山」,只知有茅氏三兄弟修道的地方,故稱之為茅山,他門所行使的道法也稱「茅山」成為日後道教的一支主流。

其後,東漢時期張道陵創立五斗米道,修持神仙方術就被說成是「修道」, 五斗米道成為道教的雛型。東漢末,黃老學者與神仙家的結合,成功地創立了黃老的信仰。自漢武帝表彰六經, 儒學漸興,黃老失勢。 此後黃老學者與神仙家密切結合,朝向宗教發展,後來更奉老字為道祖,而張道陵則為教祖,再將黃老道、神仙信仰及方術集於一身而成為「道教」。

現時中國及香港信奉道教者漸多,只是有些人道佛也分不開,而金銀元寶是道教儀式才會採用,故此在拜祭時有化寶的行為者,大部份是道教行為。道教與人服務範圍大致分為,一、以誦經及儀式為人進行祈福、祭祀、開光、祭幽及超度等紅白二事為主,正一派及全真派為主要的流派。二、以符籙為人驅邪、鎮宅、開光、改運為主的符籙派,則以茅山、六壬及閭山派為主。